第789章 胡乱涂鸦
压得手臂发麻,他却死死攥着刀柄,就像握着最后一点星火。
混乱中,有人撞到了菜畦边的木牌。阿恒刻的“守”字木牌应声而倒,却被一只沾满泥污的小手迅速扶起。苏羽眼角的余光瞥见,是阿禾举着石头从地窖里跑出来,身后跟着一群举着木棍的孩子。
流寇们愣住的片刻,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赵武带着许昌卫的骑兵冲过石桥,玄色的甲胄在阳光下泛着银光。为首的流寇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一箭射穿了手腕。
“文若先生说过,”赵武勒马停在学舍门前,弓弦上的箭依旧指着流寇,“这学舍是天下的火种,谁也不能碰。”
战后的学舍弥漫着草药味。阿禾的额头缠着布条,却仍举着木棍在院子里巡逻。苏羽蹲在菜畦边,将阿恒刻的木牌重新插好。新长的豆苗绕过木牌,在风中轻轻摇曳。
赵武临走时留下更多的兵卒:“魏王说了,要护着这学舍。”他望着门楣上的木牌,忽然笑了,“先生当年说的没错,火种真的能燎原。”
秋收时,学舍的菜园堆满了南瓜和萝卜。孩子们将最大的南瓜切开,掏出种子晾晒在窗台上。阿恒在装种子的陶罐上刻了“守”字,这次的笔画已沉稳了许多。
苏羽拆开新到的信函,是许昌来的消息。信里说,荀彧当年种下的那棵槐树,如今已亭亭如盖。他忽然想起那个冬夜,荀彧说乱世如长夜,总有人要做提灯人。
苏羽将信纸凑近油灯,橘色的光晕里,“亭亭如盖”四个字仿佛带着暖意。窗外的风卷着几片枯叶掠过石阶,他忽然想起荀彧当年亲手拓印的《仓颉篇》,那些磨损的竹简边缘,还留着先生反复摩挲的痕迹。
“先生,许昌来的信里说什么?”阿禾端着药碗走进来,额角的疤痕在灯光下若隐隐现。去年深秋她染了风寒,高烧不退时嘴里还念叨着要给菜窖加固,如今嗓音里总带着点沙哑。
苏羽将信纸折好塞进木盒:“说那边的槐树开花了,落得满地都是。”
阿禾眨了眨眼:“就像咱们后院的杏花?”她去年春天在断墙下种了株杏树,如今已抽出新枝。
“是啊。”苏羽接过药碗,碗底的药渣沉淀成奇怪的形状,“明天教你们写‘槐’字吧。”
深夜的学舍总有窸窸窣窣的响动。苏羽提着油灯巡视,见阿恒的窗纸上还映着身影。推门进去,少年正对着陶罐上的“守”字发呆,案几上摊着半截竹简书,是新抄的《诗经》。
“睡不着?”苏羽将油灯往案前挪了挪。
阿恒指尖划过木痕:“先生,许昌是不是很远?”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