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开局绑定曹操,美人洒尽红颜泪

首页

第789章 胡乱涂鸦

可提‘守’字。”他从怀中掏出那卷信函,信纸在风中簌簌作响:“这是文若先生的手书,将军请看。”

暮色渐浓时,骑兵们竟开始帮着修补被撞坏的门框。那将领蹲在菜畦边,小心翼翼地扶起被踩倒的豆苗,动作笨拙得像个初学农事的孩童。他说自己叫赵武,曾是荀彧府中的书童,额角的疤痕是当年护着典籍时被流矢所伤。

“先生常说,毁掉一座城容易,烧掉典籍也容易,”赵武摸着门楣上的木牌,指腹抚过那些温润的纹路,“但要让火种不灭,得有人守着。”他留下十石军粮,临走时将自己的佩刀挂在学舍墙上,“若再有乱兵来犯,便说许昌卫赵武在此驻守。”

月光再次洒满学舍时,苏羽望着墙上的佩刀,忽然明白荀彧为何要将学舍建在这四战之地。就像菜畦里的种子,越是贫瘠的土地,越能长出坚韧的根须。

初夏的暴雨连下了三日。山洪冲垮了后山的栈道,阻断了通往县城的路。学舍的屋顶开始漏雨,孩子们用陶罐接雨时,苏羽正忙着修补被雨水泡软的土墙。

“先生,柴火快用完了。”负责烧灶的阿禾抱着最后一捆枯枝进来,小脸被烟火熏得发黑。

苏羽望着窗外白茫茫的雨幕,忽然想起赵武留下的军粮。那些黄澄澄的小米装在粗布袋子里,堆在墙角像座小小的山。他解开袋口时,发现里面藏着用油纸包好的药草,还有一张写着药方的字条——治风寒的药材,想必是赵武见孩子们面有菜色特意留下的。

雨停的清晨,孩子们在院子里发现了只受伤的信鸽。鸽腿上绑着的竹筒里,卷着张皱巴巴的字条,是邻县学舍的王夫子写的:“流寇将至,速避。”

苏羽望着学舍里熟睡的孩子们,忽然听见菜畦里传来窸窣声。阿恒举着那枚小木牌站在雨洼里,裤脚沾满泥浆:“先生,我们不躲。”他身后跟着十几个孩子,手里都攥着削尖的木棍,最小的阿禾甚至抱着块磨尖的石头。

苏羽的目光扫过墙上的佩刀,落在门楣的木牌上。雨水冲刷后的“守”字愈发清晰,仿佛有温润的光从木纹里渗出来。他忽然想起荀彧说过的话,乱世如洪,总要有人做那砥柱。

当流寇的马蹄声在村口响起时,苏羽将孩子们藏进地窖,自己则提着赵武留下的佩刀站在门内。阳光穿过雨后天晴的云层,照在门楣的木牌上,折射出的光斑落在他脚边,像散落的星子。

第一个流寇撞开门时,苏羽闻到了浓重的酒气。刀锋相接的瞬间,他忽然想起多年前,荀彧也是这样站在许昌城头,身后是满城百姓,身前是千军万马。佩刀的重量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