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第一墙头草

首页

第九十六章 该死的熟悉感觉

前两天彭老头介绍“坐探”这份工作时那样。

白榆回忆了一下上辈子那个时代,公司里最任劳任怨、不敢闹事的员工,不就是那种上有老下有小、还背着房贷的中年人么?

没想到穿越到五百年前,买几个家丁也是一样的思路。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科技如何进步,人性却总能相通,恰似五百年前又宛如五百年后。

白榆在心里默默的添加了一个备忘录,在购买家丁之前,应该先搞一处宅院。

无论是租还是买,总得有安身之所。

不然等到拖家带口的家丁们来了,却没地方住,那就搞笑了。

白榆不由得叹口气,事情还挺麻烦,先找场地,再招人手

真该死,熟悉的感觉怎么又来了?下面是不是就该去找项目和盈利模式了?

想到这里,白榆悚然发现,这踏马的不就是创业吗?

拿着二百两的坑蒙拐骗来的巨资,花一半买套两进宅院,另一半存起来备用。

如果将来还缺钱,就把绿荷转卖了,怎么也能回收几十两银子。

再凭借现有的每月二石皇粮铁饭碗,可以在这个时代滋润的躺平一辈子了,为什么要创业?

是不是内心已经有了野望的萌芽?是不是还不满足于当前生活?是不是还想造冲水式厕所?

看着白榆仿佛正在思考哲学的模样,钱千户还是担心白榆经验不足,最后搞得收不了场。

又提醒道:“购买和使用家丁,昂贵之处并不在于买,而在于养。

按照当今京城的行情,每月要给一石贴补,再加年节费用,一年算下来每名家丁就是十两左右。

五名家丁每年就是五十两,十名家丁就是一百两,这都是持续性的消耗。

所以你不要觉得你手里有二百两就是很多了,真要认为价格不贵就买一堆家丁回来,只怕一年都撑不住。

而且为了养家丁,你还要想法子开辟财源,保证有源源不断的收入维持住局面。”

“别说了别说了!”白榆头都大了,又是该死的熟悉感。

钱千户这意思不就是说,初始投资很容易就烧完,一定要保持持续不断的现金流入,才能维持财务健康,保证创业项目不夭折吗?

不过话说回来,该去哪找钱?

本来先前通过歌姬许香红,已经打通了往娱乐圈卖诗词戏曲的渠道。

但是许香红现在成了黄太监的金丝雀和生育母体,自己在娱乐圈的渠道又断了。

作为一个手握资金的准创业者,白榆很容易就代入了资本家心态,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