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4章 经略何方朝堂论
在丰臣秀吉撤离之后,将留守京都的部队也全部撤走了,而李如松所统帅的官军却没有第一时间前往接受京都,要知道京都再怎么说这些倭国的首都,还是有很多富商豪门居住在此的,在丰臣秀吉撤军之后,京都就陷入了混乱之中,各种浪人、流氓就都出来来,这使得京都的这些富户有些担忧了,虽然他们也豢养了一些浪人,但是一旦京都大乱的话,对于他们来说绝非好事,所以他们赶紧派人请求李如松的大明官军迅速进驻京都,维持治安。
但是李如松表示,官军在之前和倭军的交战中损失过大,需要休整,暂时不便进驻京都,这些富户们当然明白了李如松的意思,赶紧凑了十万两银子犒赏官军,李如松收了银子之后将银子散给了官军士卒,然后拔营起寨,向京都进发,但是伏见城原本距离京都很近,官军行军却极为缓慢。
而原本在城内小打小闹的浪人、土匪,听说官军大军开拔之后更是加紧机会在京都城内打家劫舍,甚至开始放火焚烧这些富户的房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劫掠的行为,官军的尖哨将李如松汇报京都城内起火了之后,李如松当即命令官军立刻开始行动,官军以骑兵封锁京都各门,然后步卒入城,以维持京都秩序,打击暴徒劫匪为由在京都大肆清剿,当然清剿的主要对象就是这些劫匪和倭国的富户,不从他们手中弄出些银子来,官军士卒们怎么肯罢休。
而在京师,大明朝廷也在讨论今后的经略之策,从徐渭的奏疏来看,官军在倭国是连战连捷,很快就能够将德川家康和丰臣秀吉予以消灭,大明控制倭国已经是时间问题了,朱载坖这个时候才将徐渭之前的倭国善后疏拿出来交阁部重臣讨论,商讨倭国的善后事宜和大明的下一步行动。
徐渭对于倭国善后事宜,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方案,主要是消弭倭国的抵抗力量,对于倭国进行无害化处理,使得倭国不再能够对大明造成威胁,对于徐渭的这个奏疏,朱载坖和重臣们是赞同的,按照徐渭的的这个方法,能够将倭国控制住,而且要利用倭国的金银、铜料、硫磺等资源为大明所用,将倭国逐步予以同化,为最后的郡县化提供条件。
而对于大明今后的经略方向,则是朝臣们所激烈辩论的,不少官员们认为,大明从开海以来,海上的贸易为大明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不仅缓解了朝廷的财政危机,而且从南洋来的粮食等各种物资对于大明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的,所以很多少壮派的官员们认为朝廷应该将经略的重点放到南方和海上,因为海上可以给朝廷带来更加丰厚的利益。
而也有相当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