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电子帝国传奇

首页

第九十八章佳艺电视台七

》上,该片出现了电影史上第一个完全由电脑产生的场景。

1985年,工业光魔在电影《年轻的福尔莫斯》中,制作了电影史上第一个电脑产生的角色“彩色玻璃人”,这也为星战前传里众多虚拟角色的制作打下基础。

1989年,工业光魔为科幻电影《深渊》制作了影史上第一个电脑三维角色,这为《星战前传》里制作尤达大师打下进一步的基础。

工业光魔在1991年为《终结者2》创作的t1000c成了影史上第一个电脑产生的主角。

讽刺喜剧《飞越长生》为光魔带来了第五尊奥斯卡奖,因为光魔第一次用电脑模拟成功了人类的皮肤。

最突出的成就大概就是1994年的《侏罗纪公园》了,影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由数字技术创造的,能呼吸的,有真实皮肤、肌肉和动作质感的角色。

随后,光魔的技术越来越先进,想象力更广阔,创造了影史上无数第一,立体卡通人物《变相怪杰》、能说话的《鬼马小精灵》也相继出现在真人电影里。《加勒比海盗》、《绿巨人》、《龙卷风》、《拯救大兵瑞恩》等诸多特效均出自其手。

这些信息,杨小乐当年曾经对电影特效感兴趣的时候,查阅过它的资料,在深入了解了它的原理和制作过程之后,便失去了兴趣,因为这是一个需要团体协同作战的行业,一直以来都是‘独行侠’出身的杨小乐,显然不适合介入这一行业,所以,最后就不了了之了。

但是,没有介入这一行,并不代表杨小乐不了解这一行业的潜力和巨大的市场‘钱’景!

在前世大片满天飞的电影圈里,一部电影的特效往往要占据总投资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尤其是以欧美的大片尤为突出。

早在前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好莱坞就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律,商业电影10%-20%的预算会被用于特效制作。此后这一数字不断在加大,现在有些成功影片多一半的投入都在制作特效上,特效已经成为好莱坞电影的一部分。

比如投入1.95亿美元完成的《变形金刚2》,投资大半都花在战斗特效的制作上,导演和150个人的特效团队为此付出了一年半的努力。《变形金刚2》也向世人证明了特效技术的能量,那就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用视觉特效所创造出来的机器人,以及那些匪夷所思、令人叹为观止的战斗场面毫无疑问地成为了绝对主角。

前世的华夏,拍摄《白银帝国》时,遭遇‘长期难产’的原因,便是片中大规模使用特技效果导致严重超支2100多万元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