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抗战:从亮剑开始的批发帝国

首页

第186章 技术井喷(下)

看了两页后,他笑道:“想法不错,但是,铁路沿线是有很多站点的,需要频繁的启停。

而蒸汽轮机的运作,需要长时间稳定的高速运转,频繁变速,会加速其内部构件,尤其是变速箱的损耗。”

“是这样没错!”何明连连点头,却又说道,“但是火车不光是客运用途,还有货运用途啊,如果是运货的话,基本就是从出发站直达终点站,不存在频繁变速的情况。

如果用蒸汽轮机的话,长时间运行的稳定性、大修时间间隔等指标,反而比柴油机要好得多!

而且,蒸汽轮机单位公里运行成本,比柴油机要低很多!”

张楚闻言眼睛一亮,但也没有马上同意这个方案。

再次低头看了看手里的报告,思索片刻后笑道:“回去把方案进一步整理一下,下次厂里开会的时候,向大家做个报告。”

何明顿时喜笑颜开,双手接过自己的报告:“是!”

。。。

阳泉,第一拖拉机厂。

厂区十分庞大,目测足有几百亩。

最里头的厂房后面的大空场上,停着好几辆手扶式的农用拖拉机,后头挂着的部件也是各种各样,有带犁刀的,也有带车斗的。

甚至还有几台收割机,只是形状大小不一。

单缸柴油机的技术,之前张楚他们一帮机械系高材生拿到之后,没多久就吃透了。

最后拖拉机厂成立,再选择车型的时候,觉得手扶拖拉机上手更简单,老百姓拿到手里之后很快就能投入使用。

过去的半年,这边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建造厂房,后面则是研发试制,所以还没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

视线来到其中一个厂房中。

这边似乎是一个样车试制车间,场地不是很大。

再看中间,好家伙,竟是在组装一辆坦克!

顶部的吊机将坦克的炮塔缓缓调运到车体中间,一众老师傅小心翼翼地将炮塔往车身上装。

只是看这炮管,并不是很粗,目测是85毫米的,但车体尺寸却明显是59式的。

想来是太原第一兵工厂那边还没弄出105的线膛炮,先用85毫米的炮过来给拖拉机厂这边积累生产经验。

看着炮塔与车身缓缓合拢,旁边一位戴眼镜的干部,也是忍不住眼巴巴地出声喊道:“慢点儿慢点儿!”

这干部,正是第一拖拉机厂的厂长,沈仲平,他还是张楚的校友,也是复旦机械系毕业,只不过比张楚还年轻一些,今年才25岁。

又过了许久,炮塔终于安装完毕。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